中国特产供求网中国特产供求网

中国特产供求网
汇集全国土特产,特色美食,旅游景点,旅游攻略,全国特产礼品识

卢龙粉

介绍:卢龙粉,甘薯加工骨干企业达到42家,薯制品增加到精制淀粉、粉、薯香酥等10多个品种,年产量达6万吨以上。为有效保护卢龙粉这一特点品牌,清除掺杂使假。1介绍卢龙粉,河北卢龙县特产、中国国家原产地域商品(地理标志商品),统制作技艺列入河北...

  介绍:

  卢龙粉,甘薯加工骨干企业达到42家,薯制品增加到精制淀粉、粉、薯香酥等10多个品种,年产量达6万吨以上。 为有效保护卢龙粉这一特点品牌,清除掺杂使假。

1 介绍  

  卢龙粉,河北卢龙县特产、中国国家原产地域商品(地理标志商品),统制作技艺列入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卢龙粉外观白色稍透淡黄色、透明、无杂

  质、粗细均匀、口味滑嫩、柔软、筋道,不浑汤、无稀软、断条率低。商品除远销东北三省、华北与江浙、四川一些区域外,还出口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是餐桌上翡翠虾球、锅仔粉、火燃雪山、凉拌银丝、群虾归巢、肉沫粉煲等名菜佳肴的最佳选择材料。

2 生产条件  

  卢龙粉生产材料主如果甘薯。卢龙县坐落于河北东北部,属秦皇岛辖县,甘薯栽植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因为土壤、气候等条件适合特别是产业化经营的拉动,甘薯已成为全县第一大主栽作物。2002年,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1996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甘薯之乡,1997年又被河北评为进步特点产业先进县。1998年被河北委、省政府确定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并被列为河北22个重点产业化项目之一;同年十月中央电视台对卢龙甘薯产业化状况做了专门报道。2002年,全县甘薯总产6.5亿公斤以上。为卢龙粉的加工生产提供了充足优良的材料

3 生产历史  

  卢龙粉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50-60年代(清朝咸丰年间),民间就已经开始生产粉,以手工作坊形式的生产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1996年,卢龙县为卢龙粉注册了一奇牌商标,连续6次被河北评为省优质商品称号。1999年被国家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展会名牌商品称号。商品除远销东北三省、华北与江浙、四川一些区域外,还出口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是餐桌上翡翠虾球、锅仔粉、火燃雪山、凉拌银丝、群虾归巢、肉沫粉煲等名菜佳肴的最佳选择材料

4 生产状况  

  为摆脱手工生产,扩大生产规模,20世纪末开始,卢龙县广泛对外招图2卢龙粉加工过程:晾晒

   商引资,光友薯业、鑫马腾祥等一批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相继安家落户。到2007年,甘薯加工骨干企业达到42家,薯制品增加到精制淀粉、粉、薯香酥等10多个品种,年产量达6万吨以上。2008年,有甘薯制品生产企业45家,登记注册的粉企业23家,年产量在9万吨以上。[5]卢龙县为有效保护卢龙粉这一特点品牌,采取了积极手段清除掺杂使假、鱼目混珠等行为,从2004年开始,对粉及淀粉制品进行了为期3年的治理整顿。本着疏导、扶持、帮助、规范的原则,分类进行指导,32家企业被定为A类。对9家证照不全或生产环境不达标的企业下达了停业整顿公告书,依法查封了6家无证照的小企业,查封甘薯淀粉1.6万余公斤,木薯淀粉6000余公斤,粉条2万余公斤,净化了粉市场。卢龙县还着力推行品牌策略,培育名牌商品。2004年6月,卢龙粉原产地域保护通过专家评审,2005年8月,《原产地域保护商品卢龙粉》国家强制性标准通过审察,成为第一个甘薯粉的国家标准。2006年,18家企业投资近2000万元,根据市场准入规范的需要健全了软硬件设施。光友薯业、十八里食品公司等10家企业基本达到市场准入需要。积极引导和扶持17家企业注册各类薯制品商标26个,争创市场名牌。2006年9月,光友粉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国名牌,被省消协评为买家信得过商品;十八里粉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其商品被评为省第七届买家信得过商品;君颐粉在中国廊坊第九届和第十届农商品展销会上连续被评为名优农商品。十八里老疙瘩君颐等品牌薯制品覆盖了东北、华北市场。 

5 非物质文化遗产  

  

5.1 遗产信息

  级别:河北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号:106Ⅷ15:遗产名字:卢龙粉条传统加工技艺,申报单位:秦皇岛卢龙县; 代表性传承人:卢龙县蛤泊乡东洼村人宋玉楼。#p#分页标题#e#

  

5.2 加工技艺

  粉条,主要由甘薯淀粉加工而成,卢龙人叫做漏粉,大概是由于粉条从粉瓢里漏出来的原故。从淀粉到粉条,需要制芡、漏粉、冷冻、晾晒等十几道工序 

   每一道工序都含糊不能,不然黑白不均,粗细不均,大家吃起来就失去了美味。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要属制芡和漏粉这两道。所谓制芡,就是将甘薯淀粉与明矾以肯定比率调配,再通过粉瓢漏出粗细宽厚不等的粉条,制芡管品味,漏粉管水平。因为机械加工,程序几近量化,虽比传统手工艺提升了产量,但粉条水平还是照手工的差一截,由于这传统技艺中的制芡和入锅需要人的悟性和经验,没老艺人的指导,非常难做成水平上乘的粉条。制完芡就开始漏粉了。漏粉手要稳,粉条宽度是不是均匀,是不是光滑,取决于漏粉人的技术水平。漏好的粉条,均匀而且光滑,没疙瘩,汤粉细如丝,宽粉宽度一致,厚薄均匀。最后就能冷冻、晾晒了。

  

5.3 传承人

  宋玉楼,卢龙县蛤泊乡东洼村人,卢龙粉条传统加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称为漏粉大王。宋家漏粉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末(清光绪年间),从宋家宋子恒就开始在当地漏粉,到宋玉楼已是第三代。因为世代从事粉条加工,宋玉楼从小耳濡目染,到了十多大岁数时,便开始随爸爸宋文沂学习粉条加工。

  宋玉楼漏粉是完全的手工艺,制芡是他的独门绝活。依据加工粉条的类型不同,制作芡粉的淀粉和明矾比率也不同,宋玉楼在制芡这一道工序中不需用秤,全凭眼力,而这目测的明矾和淀粉比率,却十分精确。之所以宋玉楼漏粉在卢龙享有漏粉大王的美誉,除去因有祖上的传承,还因他个人有极高的悟性。在多年漏粉历程中,宋玉楼独创了一种新的调制淀粉办法酸浆法。用这种办法加工后的淀粉洁白、细腻,用如此的淀粉制作出来的粉条柔韧、洁白半透明,特别美味

6 原产地域商品保护  

  依据《原产地域商品保护规定》,国家水平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过了对卢龙粉原产地域商品保护申请的审察,批准自2004年8月25日起对卢龙粉推行原产地域保护(通知2004年第110号)。

  

6.1 地域保护范围

卢龙粉原产地域范围以《卢龙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卢龙粉原产地域商品保护范围的公告》(卢政[2004]49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河北卢龙县所辖行政地区。

  

6.2 水平技术需要

(一)甘薯品种:使用卢选一号和经河北品种评定委员会审定的甘薯品种。

  (二)淀粉生产:使用原产地域保护范围内生产的甘薯,经湿磨破碎,并用酸浆法制提精白鲜春薯淀粉。

  (三)淀粉加工工艺:清洗、粉碎、过滤、酸浆沉淀、自然晾晒、入库。

  (四)卢龙粉生产:

  1、须使用保护范围内生产的淀粉。

  2、加工工艺:净化、打芡、和面、漏粉、煮粉、浸水、冷冻、晾晒、包装。

  水质需要:生产淀粉及卢龙粉均用保护范围内符合GB5749标准的地下水。

  (五)水平特点:

  1、外观白色稍透淡黄色、透明、无杂质、粗细均匀、口味滑嫩、柔软、筋道。

  2、宽粉在微沸水中,细粉在微沸水中煮,不浑汤、无稀软、断条率低于5%。

  3、粉水分含量15%。 

  

6.3 专用标志用

  在卢龙粉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用卢龙粉原产地域商品专用标志,须向当地水平技术监督局设立的申报机构申请并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通知批准后,方可用卢龙粉原产地域商品专用标志。

  

6.4 许可用专用标志企业

#p#分页标题#e#

2007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通知,公布了秦皇岛十八里食品公司、卢龙县龙峰粉厂、卢龙县兴军粉厂、卢龙县明强食品公司首批4家企业获准用卢龙粉地理标志商品专用标志。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特产供求网 » 卢龙粉:https://www.wzhile.com/news/202501/12/22.html